霍绍霆温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明:寒门辅臣 >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宝钞提举司,顾正臣的担忧

第三百三十六章 宝钞提举司,顾正臣的担忧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朱元璋对于元朝的许多东西,并不完全排斥,就连元世祖忽必烈的祠堂还允许留在北平,没让人给拆了。

大明开国初期的政治体制,除了礼仪相关的内容,官制上多继承元朝,如中书六部与行省的架构。

但对于元朝的钞钱法,大明并没有直接继承下来,而是选择了银铜为货币的交易方式,朝廷几次铸造铜钱,让大量洪武通宝得以进入民间。

但问题是,每一次铸造洪武通宝,都满足不了民间对铜钱的需求,几千万枚铜钱进入民间,只打出了几个水,就没了多少动静。

句容私铸铜钱案虽然只是起于私心,是郭家牟利所致,可究其根本,大明民间的铜钱荒,尤其是洪武通宝的铜钱荒,才是旧钱充斥底层、私铸乱象的根源。

刘基看向朱元璋,见他盯着沉重的大箱子就明白,钞钱恐怕将会出现在大明。

对于这一点,刘基表示很理解。

大明铜少,朝廷这些年来,除了北征和中都之外,很少大规模征用民力,哪怕是矿场,征调的匠人并不多。

刚刚老朱还打算将铁甲改为皮甲,为的就是节省民力。铜矿那里可想而知,人员定是有限。

官府几次铸造洪武通宝,铜耗去太多,以致于有时候不得不让百姓将家里带铜的东西交出来,哪怕是个铜盆,你也得给官府送去,不知道这玩意可以融了铸造好多铜钱?

铜不够,难挖难弄。

颜希哲认真地解释:“陛下,臣翻阅典籍,在北宋时期,四川出现了一种名为交子的钱钞……”

这段时间谁也不敢忤逆朱元璋,生怕一句话说不好,妻妾一群就得守寡了。

顾正臣自句容学院返回县衙,待与张希婉用晚饭时,张培站在门外通报:“老爷,金陵来信。”

“等吃过饭再去看信。”

朱元璋点了点头,问:“后来呢?”

颜希哲与马贵对视了一眼,见是为了这问题,两人松了一口气。

颜希哲肃然点头:“陛下,纸钞确有便利之处。”

张希婉见顾正臣想起身,开口道。

朱元璋端起茶碗仔细聆听。

顾正臣含笑道。

朱元璋敲了敲桌子,打断了颜希哲:“至正十年时,改发至正元宝交钞,民间称之为新中统钞。这是二十几年前的事,朕还是有些印象。如此说来,以纸行钞钱,于民于商有利?”

顾正臣当然知道。

“至元之后,则主要发行的是中统元宝交钞,无论是民间交易,还是朝廷税赋,一律已中统钞为准。至元二十四年时,发行了至元通行宝钞,与中统钞并行于世。后来在至正十年时……”

马贵赞同颜希哲的看法,言道:“纸钞利商,商繁则商税增,对朝廷而言也是一桩好事。只是,纸钞不宜滥发,过量则易衰。”

颜希哲见朱元璋情绪还算稳定,小心地回道:“陛下,钞钱法由来已久,早在北宋时就已出现,并非元廷所有,乃是我汉人所创。”

这段时间老朱心情不好,听说有内侍因为伺候不周被抬了出去,至于抬出去的时候是已经死了还是差一点死了,这不重要,反正最后是埋了。

颜希哲、马贵领命。

宝钞提举司设置的消息,很快便传入朱标耳中,朱标在给顾正臣的信中,随意提了一句,差人送了出去。

张希婉示意顾正臣坐着,出门接过信,搁在书案上。

张希婉吃得欢喜。

颜希哲、马贵匆匆入宫。

颜希哲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:“后来南宋时,钞钱更是广行于地方,只是多了诸多不同称谓,东南诸路叫会子,两淮名为淮交,两湖则称湖会,川蜀的交子也改作川引。名称虽是不同,但都可凭钞钱来兑换银铜。”

“宝钞?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