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绍霆温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明:寒门辅臣 > 第二百一十八章 顾正臣要扫盲

第二百一十八章 顾正臣要扫盲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教育是个大问题,对于大明开国初期的百姓而言,识字率极低,平均一百户人家之中,能找出一个识字的就不错了。

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自孔子以“有教无类”开创平民教育至大明近两千年来,华夏文明璀璨,先秦散文,汉赋,唐诗、宋词、元曲,你方唱罢我登场,各领风骚。可在这些辉煌的背后,依旧是读书人、士人阶层的狂欢。

对于无数的百姓而言,他们不识字,更不会写字。

顾正臣调查过句容百姓的情况,县城之内的人家还好,能请得起先生,识几个字的相对较多。可出了县城,每个乡里中,能挑出五个识字写字的就已经算是出类拔萃了,一些乡里甚至连一个识字的都没有,连传给文书通告,都需要听清楚然后传话。

百姓不识字,自然就看不懂朝廷告示,连告状都找不到写状纸的人,加上不识字,不服管,遇到问题就能抗锄头,一些民风彪悍的地方,抢个矿都能动员几千人手,打来打去打两个月。

加大教育力度,可以解决很多民间矛盾问题,至少在抗锄头干仗之前能坐一起聊聊,找官府协商协商,别动不动就把人弄死弄残。

再说了,识字好处多啊,多看看孔夫子和朱熹,也能少信几个弥勒佛,小明王之类的,少点愚蠢、愚昧的举动,有点毛病就说这是被鬼怪惊吓,需要请神婆。

启迪民智,知荣辱廉耻,提升大明子民荣耀感、凝聚力,都离不开识字,离不开教育。

顾正臣作为句容知县,身上还兼任着“教育局局长”之职,“兴教化”是知县升迁考核的重要内容,马虎不得,三成丁口识字、适龄儿童入学堂的计划并非信口一说,而是早就经过慎重考虑确定下来的事。

面对梁贞的奚落,顾正臣不以为然,伸手从瓜果盘里拿起一颗红枣,咬了一口,咀嚼着看向梁贞:“荀子在《劝学》之中说: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句容不大,丁口万余,三年教导三千余丁口识字读书,未必不可行吧?”

顾正臣肃然起身,行礼道:“简单,唯扫盲而已。”

宋濂连连点头:“文盲,扫盲,呵呵,不错,不错。只是这扫,用何方法来扫??”

“你!!”

梁贞找到了机会,冷嘲道:“就是将句容县衙里所有胥吏加起来,也凑不到如此多先生。”

“六十弟子?哈哈,笑死我了,太子殿下,此人不知教导之难,不懂教育之难,信口开河,实在不应留在东宫,传播蛊惑之言。”

你小子也真是狮子大开口,一个先生教导六十弟子,你想累死先生们不成??

宋濂对坦诚的顾正臣很是满意,转而问:“既然你知道这一点,为何还敢说出三成丁口、适龄孩童识字之言,身为知县,身在东宫,你应该知道慎言二字吧?”

宋濂皱眉:“计将安出?”

“咳咳。”

朱标将目光投向顾正臣,并不说话。

宋濂有些咳。

梁贞对朱标进言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