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绍霆温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红楼之挽天倾 > 第七百零八章 林如海:子钰胸有丘壑,真乃国士也!

第七百零八章 林如海:子钰胸有丘壑,真乃国士也!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贾珩南下领着近千扈从,而不少锦衣府卫都在盐院衙门周围警戒,出入往往都是率领百骑,这个数量说多不多,但也不少。

「主子,他是去大营,带的兵马多一些,总有便服出行的时候,这扬州青楼画舫众多,总能寻到机会。」图山低声道。

多铎脸色阴沉似铁,瞪了一眼图山,道:「最近不许再往青楼瞎转,如是被人发现,小心你的脑袋!」

图山脸上一凛,低头称是。

多铎道:「让人盯着那人,看看有什么动向。」这等刺杀,原就是不好绸缪的,需要耐心。

事实上也是如此,否则刺杀动辄能成,那直接去神京刺杀皇帝得了,一劳永逸。晚间时候贾珩从江北大营出来,刚刚回到盐院衙门,看着其上的请帖,拧了拧眉。这个甄晴,这时候给他下着请帖,这是又想了?这等***瘾头是真大不过他并不想去,

现在他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,这时候去推磨,非明智之举。

这想了想,就给那女官说了几句话。

然后重新回到书房,林如海已经等候了一会儿,此外还有一身青裙的黛玉,坐在一旁叙话。

「姑父,」贾珩唤了一声落座下来,从鸳鸯手中接过茶盅,道谢一声。林如海问道:「子钰去了江北大营?」

贾珩点了点头,道:「去看了看,不出所料,兵丁大抵三成之数。」

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,国朝立国百年,兵制败坏,京营有之,地方也不能幸免。林如海问道:「子钰打算先行整军?」

「对扬州而言,我是客人,我在扬州一举一动都会得彼等瞩目,先行整军未尝不是一个好法子,等稍作整顿之后,躲一躲也不迟。」贾珩轻声道。

他毫不怀疑这一点儿,扬州盐商富甲天下,只要愿意花钱打听消息,许多扬州本地都可成为彼等眼线。

林如海道:「这样也好,盐务积弊,倒也不急于一时,明天齐阁老要来盐院议事,子钰有何见解?」

「我就不公开参与了,不过齐昆,私下还是需得见上一见,这位齐阁老应该也想见见我。」贾珩抿了一口茶,轻声道。

林如海问道:「齐阁老希望复开中法,所谓前明之盐法,尤善无过开中,但开中法现在也未必适宜,不知子钰有何良策?」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

开中法将盐务与国家的边事两大战略连为一体,的确是良法,但勋贵占窝现象猖獗。贾珩道:「法无绝对好坏,还是得因时制宜。」

「哦?」林如海目光微动,诧异说道。

贾珩道:「如今专商引岸之制,弊端实深,上不落国,下不惠民,盐利多入盐商贪吏之手,官府只得管理和收税,碰到一些不法商贾,彼等一手卖官盐,一手卖私盐,逃避征税,国帑税银流失不知凡凡,彼等与盐运司官吏同流合伙,而时常拖缴、借支税银、寅吃卯粮,导致运库迭年亏空。」

这就是专商引岸制的弊端,假手盐商销售,而官府仅仅管理、征税,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保证定量的财政税收,但正如清时林则徐的老师——两江总督陶澍所言,左手倒右手,亏空甚大,而其人历行改纲盐为票盐之法,放开食盐专卖,扬州盐商渐行没落。

而最终的后世,因为税源的问题,同样是盐业国营,悉收盐利于国家。

而他一直是倡导盐业国营,从中央到地方,成立盐业公司,但此法也有一些弊端,需要配套制度建设,而且也不可操之过急。

林如海沉吟片刻,道:「专商引岸之制,自国朝初立已为成法,至今近百年,子钰打算如何重定经纬?」

革盐法之弊,自然要提出解决方案。

贾珩道:「我之初步想法是,由内务府、户部筹建盐务公司,再由民间资本以金银认购部分小额股本,参与各大行盐区加盟分销,官府统一指导定价,在销售之地历行分销,凡历年结余官银按股本比例,支取一小部,而为盈利分红给予行销商贾,所营利润,尽付户部、内务府,则商贾虽得盐利,却不复先前。」

其实,如果官僚体制完全经营企业,以衙门式的企业经营,也会导致贪污浪费,机制僵化,利益集团盘根错节,所以维持了几十年现代盐业之制,多次试行盐改都以流产告终。

当然以上都不重要,关键是他要从这个改革过程中切走一块儿蛋糕,内务府从中插一手这就不用说了。

林如海思忖着,目光微动,问道:「巡盐御史,盐院之责呢?」

「巡盐御史就是先前与姑父所言,缉捕私贩,察照女干弊,逢季审计,御史纠劾,催缴税银....这也是现在所行之事,只是扩大监察之权。」贾珩朗声道。

林如海闻言,思忖片刻,低声道:「这是变祖宗成制,如是后续巡盐御史与盐运司因缘为女干,沆瀣一气,仍难免贪腐之事迭之不穷啊。」

贾珩道:「内务府还有会稽司相关吏员入驻,几方获利主体都行贿赂,往往很难,再说,世间原无完美之法,人心易变,以巡盐御史五年一任,以盐运使五年一任,可遏女干弊,以三年末位裁汰,重定商贾经销行盐之区优劣,可收流水不腐之效。」

制度永远是制度,不能迷信制度,因为执行制度的终究是人,不得其人,良法亦废。而他也不过是想让内务府介入盐运司,所以....本身就存在一些私心,掌握了两淮盐,以后就有了钱袋子!

林如海思索着贾珩之言的利弊,沉吟片刻,说道:「此法似有利出,只是牵涉户部,内务府,需得多方牵头,

几经转圆.....如今齐阁老想复开中之法,以应国家边事武兴,此事需得你和他单独谈过,辨明利弊高下,齐昆此人不同于杨国昌,虽为党人,但也不乏谋国之见,如今革新盐法,策应边事,还当同心协力才是。」

换句话说,这本身就是配合陈汉国策的再次调整,辽东一失,此刻的陈汉边防压力太重,所以齐昆才会从此着手。

贾珩点了点头,说道:「开中之法虽好,但此一时彼一时,不说占窝之事,就说晋商现在向草原走私猖獗,国事唯艰,也无就边囤田的条件了。」

开中法实行的时候,老朱刚刚立国,气势长虹,哪个该勾结残元势力,皮能给你扒了,但现在晋商走私生意做得不亦乐乎。

而且开中法,也会遭到既得利益阶层扬州盐商的一致反对,没谁想跑到边塞之地帮着屯田,而且北方气候大旱,产出甚少,怎么屯田?最终还是南粮北输,无非是由商贾来承担输送成本,杯水车薪。

林如海点了点头道:「是啊,此一时,彼一时。」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